最新食安资讯
Information
来科个普
Science
食安系列专题
Series
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
生腌在炎热的夏季究竟有什么魅力?
生腌海鲜到底能不能吃?
有哪些风险?如何吃更健康?
……
炎炎夏日,美味开胃的生腌海鲜很受欢迎,近日一位29岁的潮汕小伙小汪却因此“中招”。小汪一个星期内反复发热查不出病因,备受困扰。医生仔细询问小伙的饮食起居,发现他就医前的两周内和朋友吃过生腌海鲜。医生顺藤摸瓜三次粪检,终于发现肝吸虫卵,确诊肝吸虫病。据医生表示,肝吸虫病从口入的案例在广东并不少见,生吃海鲜、河鲜是最大原因。据了解,肝吸虫喜欢“躲在”淡水鱼虾体内,随着人们吃鱼生、未熟透的鱼虾等方式悄悄潜伏进人体。它们在人的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生产代谢产物,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,堵塞胆管。其生命力也很顽强,一旦在宿主体内住下来,可以一直跟随20-30年。如何预防肝吸虫病?
据介绍,肝吸虫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,但晚期严重的可致肝癌。
医生提醒,预防肝吸虫的最佳办法就是不生吃任何淡水鱼虾等水产品,吃鱼虾之前一定要将其彻底加工煮熟。还要注意生熟餐具厨具分开,有生食习惯的人群,每年应到医院例行检查肝吸虫抗体。生腌海鲜还能吃吗?
白酒、芥末等能杀死食材里的寄生虫吗?用一种观点认为,海鱼比淡水鱼更安全,真的如此吗?
记者通过网购、饭店和菜市场采购的方式,购买了醉蟹、醉虾等生食,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。最后,实验人员在一份醉虾产品中检测到了寄生虫的囊蚴。囊蚴是吸虫的幼虫,进入人体后会吸附在肠壁上,长成后仍会留在体内甚至入侵脏器。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戴洋表示,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,是中国淡水鱼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寄生虫。如果食用了被肝吸虫感染的生鱼片,虫体可能会寄生在人体胆管、胆囊内,引起胆管炎、胆囊炎、胆结石等。专家特别强调,认为海鱼比淡水鱼更安全也是一种误区。医生介绍,华支睾吸虫主要来自于生食的海鲜和淡水鱼,在东南沿海地区,引起肝硬化、肝癌的风险非常高。华支睾吸虫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是大于正常的5倍以上,一般在4.5到6.1倍左右。还有一种误区是“可以通过白酒、芥末等调料杀死食物里的寄生虫”。医生表示,很多人用酒、醋或者其他材料腌制以后,认为达到了消毒标准。尤其是一些人从河里或者海里捞上来明显有污染的食材,用号称高浓度酒腌制,但这种所谓高浓度酒与医用的高浓度酒(精)还是有很大差别,并且浸泡的条件比如浓度、时间、深度等都不达标,因此这种所谓的生腌食品还是很大风险的。汕头大学生物系教授指出,吃生腌后是否一定会致病主要取决于食材选择、制作过程、个人身体状况和肠道适应度等多方面的因素。“来自水质优良海域的新鲜海产品用于制作生腌,且店铺卫生状况良好,则风险相对较低。如果是海滨城市的居民,常吃海鲜、鱼生之类的食品,适应性相对好一些”。我国生熟食品的国家标准不一样,对生鲜食品的检验检测更加严格。如果一定要食用或制作生腌食品,专家提醒:要在正规渠道购买达标的生鲜食材。“生腌作为一种美味,偶尔品尝即可,还是存在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风险。”对于特别想要尝试生腌的网友,张薄博建议,一定要选海产品新鲜优质、制作过程干净讲究的店铺,同时不要空腹吃,生腌搭配白粥更佳。此外,海鲜带寒凉性质,酒制及辛辣的调料虽能减轻一定的寒性,但仍需根据体质慎重选择,体寒、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。